前言
在上两期 制琴大辩论 – 制琴师该偏理工科吗?/ 制琴师需要很文艺吗?我议论了一些理工与文艺在制琴领域的不同优缺点。
本期议论一个被问了很多次,我也很想回答的问题。
我可以学制琴吗?
什么样的情况不要学制琴
倒过来说简单些。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朋友不要学制琴:
有“远大理想”的人
中短期内有经济收入指标的人
除了这两点以外,我想不出任何其他理由可以阻止你学习制琴或尝试学习制琴。进来看看,试试,有何不可。
有“远大理想”的人
无论是经济收入或者是社会地位,制琴师都不会是一个大圈子里最闪亮的那颗星。
经济收入:环顾全球当代制琴师,欧美卖的贵的一支作品30-50万人民币,国产工坊手工作品2-3万人民币。即便有其他的“补贴”,(修理乐器,销售乐器周边产品,代理他人乐器等)最终收入在艺术行当与绘画或者乐器演奏相比的话,绝对不能算高收入。即便如此,能达到这样收入的制琴师已经是高阶段制琴师。
动辄百万的古董乐器是琴行和基金会的商业投资行为,和当代制琴师没有半毛钱关系。即便是最顶尖的制琴师,收入也完全无法和地产,数码,医疗领域的杰出人才相提并论。这里所说的制琴师是独立制琴师,并不包括琴行,乐器厂的老板。
社会地位:制琴师拥有的更多是尊重,而不是地位。这些尊重和认可来自于对传统和手工的坚持,或是定制者的感谢以及一些社会上对于制琴师为人处世的方法的认可。谈不上地位。既没有头衔,也没有职称。我自己的微信视频号“于杰提琴工作室”连认证都没通过,原因是没有在国内参加过省级博览会。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
在社会人际圈方面固然我们认识一些朋友,但是根基在于对音乐和提琴的热爱,并没有什么实际利益的关系。所以在某些关系社会里面,制琴师既解决不了你孩子入学考试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你升职加薪的问题。所以社会地位方面,就是一份体面且无害的工作。
中短期内有经济收入指标的人
制琴的学习过程是漫长且充满困难的。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家庭,需要有持续的收入来维持,改行制琴恐怕风险很大。首先无法能保证你能学下来,更不能保证能学好或者把作品卖出去。
在学习的过程中,意味着大把的时间和资金的持续投入。制琴教学不像电脑程式的教学,你每天可以抽半小时一小时来慢慢积累,如果我们给制琴师设计一个时钟的话,那么正常每分钟的那一个小格子,应该是四个小时。从进入工作室,到进入工作状态,再到达到最佳状态,是需要时间的。当然,随着技能的数量,之后有一些工作可以缩短到两个小时。对我来说如果自由时间少于两个小时,我选择不进入工作室。
学习过程中你要不断的添置新的工具,新的书籍,新的木材。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我在意大利求学期间,这笔开销远大于生活开销。举例:2006年左右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是房租200欧元+150欧元其他。而一些工具的价格(很好的工具,一步到位)是:一支5号美国产木工刨 600欧元;一支顶级的貂毛刷子 150欧元。这样的工具你需要很多,很多。书籍就更不用提了,能达到工具书水准的,基本都是几百欧元起。
木材投资是真正的巨坑。几百欧元一套,一年买几十套,还需要攒个几年才能用。
所以如果你打算求学自己经济实力十分有限的话,也可以先考虑给其他的制琴师打工,或者几个人共享/分摊一个工作室,这在意大利是常态。
我 能学制琴吗?
我 是中学生
这就是我走过的路。当然可行。大学去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提琴制作系或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 都有类似的提琴制作攻读。 对于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家长自己的观念问题。无非也就是觉得这个专业说起来不像指挥系,演奏系那么响亮。这是家长自己价值观的问题。
我 是女生
中央音乐学院的陈婷老师/星海音乐学院制琴系的伊颖老师/四川音乐学院的王妍力老师据我所知都是非常棒的巾帼制琴师。于杰工作室的的下一位国际合作制琴师有很大可能也是一位女制琴师。
制琴确实涉及到一部分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但是并不是通常大家所见的那种类似于建筑工人的纯体力输出。女生的体力是完全可以的。
性别的差异在任何一个工种中都存在,我不认为制琴有什么特殊。
我 是其他专业大学生
大学阶段换专业在我看来并无不可,甚至我认为很好。作为一个独立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独立的个体,有了自我选择的要求。这个时候进入制琴领域,如果方法得当,最终出师的时间有时候甚至会反超中学时间段就已经起步的人。制琴师王浩就是这样的历练过来的,他本科在罗马第二大学主修音乐理论与遗产,后因自己喜爱制琴来到了克莱蒙那,目前定居无锡。学习制琴期间他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
我 已经工作/退休
手艺行当大多都需要一些童子功。倒不是年龄小有多重要,而已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分神,容易集中精力学习,再加上精力充沛。
在职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应该以业余爱好为主。这个年龄,有了家里的牵挂,已经不适合花大把的时间和经历来专门学一门未必能养活自己的手艺了。如果时间有盈余,不妨当成一个修身养性的业余活动倒是极好的。
学做琴最难的是什么?
制琴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当学徒的时候最难的是找准心里的基点。因为一片空白,能不能找到好老师入门是缘分和造化。坚持不懈。一个态度正确的启蒙老师或者一个准确的研究课题,都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当开始尝试全面了解制琴的时候最难的是清空。清空原来和某一位或几位老师学的知识,把自己放到更大的海洋里面历练,找自己的审美,找自己的参考点;独立之后难的是风格。风格不一定是制琴,你的态度,朋友圈,行事方法都是你的风格。独立制琴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自己解决生产,宣传,销售,服务四大环节,每个人可能侧重点不同,但是如果你缺了哪一项的话,恐怕你就独立不起来了,要是过于偏重某项的话又会跑偏。目前我能看到的下一个阶段的难点就是放手。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想学的都能学到。但是人要有取舍。要敢于把自己放在不被接受的那一面。看到了自认为的真理,能允许自己去虚心探索,而又不强迫别人接受,放下那些本就不在一个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心灵相通的一些朋友,定制者,老师等等即可。
浏览人数: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