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
小提琴
Antonio Stradivari琴型
1911-1915-2016
北京 X小姐
2016年10月27日 接受北京X小姐委托 开始修复1911年瑞典古琴 作品修复持续更新中…
作品特点
- 全部配(除系弦板外)全部更换
- 大面积修复颜色,油漆
- 处理所有开胶

试听
*?请使用高品质耳机收听,作品录音无任何后期加工
日志
2016.11.17(油漆修补 第一阶段)
古乐器的油漆修复,是一项技巧性极高的工作。在意大利的最后留学两年我学习的都是古琴修复,当时的导师Claudio Amighetti也是现在于杰工作室负责古琴鉴定部分的专家。古琴油漆的修复,要求修复者对于“颜色”的解读要极其准确。也就是拆分光线的能力。以这一支琴为例,要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层次:氧化的淡褐色木头,淡黄色底漆,橙色颜色漆,棕色颜色漆,和一种后来另一个修复师涂抹上的棕色,和又一个修复师加上去的红色。 而在修复颜色的时候又最忌讳生硬的颜色过渡,那么显然上一位极其业余的修复者用松香水擦过的面板留下了地图一样的印记。不过只要有足够的解读颜色的能力,加上对于漆质的了解,这项工作也是极其有意思的。看着乐器越来越美丽。
2016.12.28(琴马制作)
这支乐器的琴马花费了我极大地心思。首先这是一支尺寸相对于“奇特”的乐器。因为我们今日的所谓“标准”尺寸的琴马宽度,是42mm,而这个尺寸相对应的位置是提琴F孔上小珠的距离。二者对应,基本上这两个数值都是相等的,或者相差1-2mm之间。而这支乐器的音孔宽度却只有37.5mm,这导致我花了一个星期才在万能的某宝上找到了合适尺寸的Aubert琴马。而原琴上的琴马是某一位不能叫修复师的人“制作”的,它的宽度竟然到达43mm,也就是说这个琴马的马脚是完全脱离低音梁的,并且四根弦之间的距离大的离谱。
而我千辛万苦找到的这样一个比例很小的38mm宽度的马子,对应的指板高度却比普通尺寸略高,指板距离面板高度22.5mm,这就意味着我的马脚严合工作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几乎没有留给我任何多余的木头。下面有两张图片,一个是对比二者的做工,一张对比二者的大小。我基本上是不接任何其他乐器的更换琴马的工作的,因为我知道我的收费相对某些琴行高手很贵,但是我必须说,你找我你是赚到了,并且即便是你付给我了那个高于普通琴行的费用,我依旧不愿意去换别人的琴的琴马,因为如果以时间成本和构思过程废去的脑细胞加上我使用的材料相比,我太亏了。
2016.10(作品状态)
经过观察,最终的修复流程预先制定如下:更换所有四个弦轴;更换原琴弦枕;更换业余制作者制作的琴马;更换音柱;更换尾柱;全琴四处开胶需要粘接,全琴面板,背板的油漆几乎全部被吸收和磨损,需要大面积修补颜色和油漆。特别注意的是,我会保留原琴的系弦板。它十分的特别。它的手工镶嵌的太阳图案的螺钿非常精美,虽然上面被“无聊的”涂刷了一层低廉的油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污渍,但是如果花一些时间把它单独处理一下,应该是十分有特点的。在拆掉四个微调之后,我惊喜的发现,在系弦板的微调孔上每一个其实原来都有一个原配的螺钿的白色圆环,虽然缺失了一个,但是依旧很让人喜欢。更增加了我对于这支系弦板的感情。
2016.11.7(整理恢复系弦板)
今天的工作本来是继续修补油漆的颜色,但是突然想起了那支系弦板。于是就动手恢复了起来。在这支琴制作的年代,也就是20世纪初期,已经有很多的工厂生产的小提琴,比如法国的Mirecut和德国的Minttenwald,很难得的就是这支瑞典的小提琴不但制作上全部手工,就连每一个配件也是很用心的。现在的弦轴不是原配的,很粗糙,但是这个系弦板,乌木的材质,配上了六处螺钿的雕刻,四个弦孔(两个已经遗失或者损坏),一个“太阳”图案,一个白色圆点在末尾。太阳图案周围镶嵌了一圈金属,里面中间的螺钿上还有细微雕刻。虽然算不上什么高级货色,但是足以体现出制琴师对于自己作品的重视。首先要去掉上面后来某一位修复者涂刷上的劣质虫胶漆,再去掉上面泥土,乌木重新打磨,金属重新抛光。三个小时候,她回复了原有的面貌。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把E弦的螺钿环换到遗失的D弦孔上,因为E弦以后安装微调后是看不到这个小装饰的,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遗失螺钿环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