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小提琴
1715 “Cremonese” 个人修改
2016
苏州 张先生
全部选材,搭配,细节由我全权决定
作品特点
- 作品的所有细节由我决定
- 采用全新的弧度厚度分配
- 主要修改声音的“发音”部位
面板
奥地利 鹰爪 斧劈面板
背板
捷克 枫木 拼板
油漆
油性松香漆
标签内容
Yu Jie 2017
特殊备注
输入“特殊备注”

1715 “Cremonese” 个人修改
苏州 张先生
全部选材,搭配,细节由我全权决定
奥地利 鹰爪 斧劈面板
捷克 枫木 拼板
油性松香漆
Yu Jie 2017
输入“特殊备注”
希望于先生身体无恙,早日康复。
有个特别外行的问题请教:在完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仅仅对于声音来讲,侧框和背板的花纹以所谓大花为上还是中或细花好些呢?谢谢了!
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问题。以我自己为例,我是越来越不在意木材的花纹,当然,尽管我依旧使用尽量“漂亮”的枫木。但是以我2016年10月在意大利采购的木材为例,我几乎已经把花纹的优美程度放到了很靠后的位置。那么什么是重要的呢?第一:产地 。木材就像人一样,不同的产地,材料的弹性,声学品质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二:砍伐时间。不正确的砍伐时间会让木材在干燥期间产生无数的问题。发霉,生虫等等,其实都是砍伐时间不正确造成的。第三;面板与背板的匹配。面板背板就像一对儿夫妻,脾气不对,哪怕双方都是很“漂亮”也没办法。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考虑因素,比如取材的高度,破切角度,木料的大小,两面反射角度是否接近等等。 如果真要说什么样的“花纹”好的话,我们只能用科学来解释。那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花纹是纤维的波浪走势造成的,所以理论上说,花纹越浅,越平,也就是越“难看”的,反而应该是声音角度说更好的。
非常感谢您用这么长的篇幅来解释这个问题! 说到伐木时间:回忆起中学时期在劳动人们文化宫有个法国提琴制作展,记得是个天气比较冷的季节。展品除去提琴和琴弓,还有一段影片,关于制琴过程,就是从伐木开始:树木生长的水土地理条件,山坡的朝向、位置,树的年龄、伐木季节、伐木时间(记得要在月夜,时间非常具体,现在回忆应该是中国指的“子时”)木材的倒向,以及之后的失效时间和手段等等。当时感觉是玄学的范畴,今天看您的解释稍加想象就理解了各个步骤的用意,每一步骤都是有益的。同时一件作品的形成人们是从伐木就开始倾注心血的,极其不易!所以对当下行业内为急功近利“批”上市场的做法很是为那些材料可惜! 再次感谢您的回复!